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未來與希望雲講堂 依空法師闡釋「轉」的真義
2020-06-10
佛光山惠中寺2020年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,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防疫措施,改以「雲講堂」方式線
上播出。6月9日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以「轉」為主題,說到「轉」有彈性、有生機、有未來的可塑性。
「轉」是自然現象,地球自轉而且繞著太陽公轉才會有春夏秋冬、白天晚上的形成;人類的身體每天新陳代謝,舊的老的細胞消失,新的細胞會產生;公司團體,人事要轉,新人換舊人,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;一個人走到懸崖後要轉身,轉身了後面空間非常寬大,人逢絕境要有轉圜餘地。
依空法師引用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以及王維的詩詞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」,說明世界上沒有絕路,山不轉,路轉,路不轉人轉。又提到陶淵明的〈桃花源記〉也是峰迴路轉處的理想桃花源。
依空法師解說,「轉」在佛教的唯識學講「轉識成智 」,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,轉第六識妙觀察智,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,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。轉前五識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認識作用,眼睛管視覺、耳朵管聽覺、鼻子管嗅覺、舌頭管味覺、身體管觸覺,每一個識不可越俎代庖,做該做的事叫成所作智,第六識沒有你我的分別,第七識叫末那識,沒有我見、我愛、我生、我執的差別對待,為和諧為平等,第八識大圓鏡智如同光亮清淨照耀的一面鏡子,屬於生命裡的記憶體。
面對全世界新冠病毒疫情並非全然不好,許多人轉境了,也減少外出,交通順暢了,瀕臨絕種的動物也出來了,有生存的空間,空氣少了污染,臭氧層癒合了。面對疫情,重新省思與大自然的關係、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都要平等對待,人類放慢腳步、敬畏大自然,回歸大自然生活,不要用太多資源,給大自然一個生息的機會,給地球一個養息的機會。
新冠病毒不僅是自然界的病毒、醫學上的病毒,依空法師談及人類之間有更多的病毒,例如,對立、攻擊、傷害,因此要轉猜疑為互信,轉為信心與安定。 現在環境不能改變,能轉境,心能轉境,如同「心迷法華轉,心悟轉法華。」在一個故事中,國王喜歡打獵而失去了一根手指頭,宰相說:「凡事往好處想」,也因此保住國王自己一條命,哲學家老子說:「禍福相依」。世間上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」。
「轉」把不好轉為好,轉小為大,轉貪心為布施,轉瞋恨為慈悲,轉愚痴為智慧,轉自私自利為公德心,轉迷為悟。因「轉」而有了啟發,碰到危困的時候不要絕望、失望,有一個轉念,就不會鑽牛角尖。世間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遇到任何狀況保持樂觀的觀念。生活中有轉圜的餘地,處處給自己和別人一個餘地,佛教講「逆境來時順境因,人情疏處道情親」,凡事逆增上緣,逆水行,危機就是轉機轉,以平常心觀照生活。
上播出。6月9日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以「轉」為主題,說到「轉」有彈性、有生機、有未來的可塑性。
「轉」是自然現象,地球自轉而且繞著太陽公轉才會有春夏秋冬、白天晚上的形成;人類的身體每天新陳代謝,舊的老的細胞消失,新的細胞會產生;公司團體,人事要轉,新人換舊人,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;一個人走到懸崖後要轉身,轉身了後面空間非常寬大,人逢絕境要有轉圜餘地。
依空法師引用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以及王維的詩詞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」,說明世界上沒有絕路,山不轉,路轉,路不轉人轉。又提到陶淵明的〈桃花源記〉也是峰迴路轉處的理想桃花源。
依空法師解說,「轉」在佛教的唯識學講「轉識成智 」,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,轉第六識妙觀察智,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,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。轉前五識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認識作用,眼睛管視覺、耳朵管聽覺、鼻子管嗅覺、舌頭管味覺、身體管觸覺,每一個識不可越俎代庖,做該做的事叫成所作智,第六識沒有你我的分別,第七識叫末那識,沒有我見、我愛、我生、我執的差別對待,為和諧為平等,第八識大圓鏡智如同光亮清淨照耀的一面鏡子,屬於生命裡的記憶體。
面對全世界新冠病毒疫情並非全然不好,許多人轉境了,也減少外出,交通順暢了,瀕臨絕種的動物也出來了,有生存的空間,空氣少了污染,臭氧層癒合了。面對疫情,重新省思與大自然的關係、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都要平等對待,人類放慢腳步、敬畏大自然,回歸大自然生活,不要用太多資源,給大自然一個生息的機會,給地球一個養息的機會。
新冠病毒不僅是自然界的病毒、醫學上的病毒,依空法師談及人類之間有更多的病毒,例如,對立、攻擊、傷害,因此要轉猜疑為互信,轉為信心與安定。 現在環境不能改變,能轉境,心能轉境,如同「心迷法華轉,心悟轉法華。」在一個故事中,國王喜歡打獵而失去了一根手指頭,宰相說:「凡事往好處想」,也因此保住國王自己一條命,哲學家老子說:「禍福相依」。世間上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」。
「轉」把不好轉為好,轉小為大,轉貪心為布施,轉瞋恨為慈悲,轉愚痴為智慧,轉自私自利為公德心,轉迷為悟。因「轉」而有了啟發,碰到危困的時候不要絕望、失望,有一個轉念,就不會鑽牛角尖。世間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遇到任何狀況保持樂觀的觀念。生活中有轉圜的餘地,處處給自己和別人一個餘地,佛教講「逆境來時順境因,人情疏處道情親」,凡事逆增上緣,逆水行,危機就是轉機轉,以平常心觀照生活。
最新消息
EAALC會議於西來寺及西來大學舉行 書香與禪意交融
2025-10-04用行動給人希望 泰山第二分會再扮鏟子超人遞溫暖
2025-10-04「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」第八堂課 安藤嘉澤談日本佛教的特色與發展
2025-10-04佛光山南方寺百餘人參與全球佛學會考 上線應考同霑法益
2025-10-04菲律賓Bogo市大地震 慈恩寺暨佛光人啟動賑災行動
2025-10-04英國曼城消防局開放日 曼城佛光童軍體驗緊急救援
2025-10-04昆士蘭佛青Bodhi Lab 探討因緣果報
2025-10-04佛教葉紀南中學參訪香港佛光道場 體驗三好精神
2025-10-04消防員如觀音示現 圓福寺節前致意
2025-10-04二結長者慶中秋 製作月球燈點亮心燈
2025-10-04
相
關
消
息